勞作與講座
∼一連串的多采多姿
在3月27日至30日的假期中,校方為了使到學生能夠增廣見聞及培養良好嗜好,特調動為數四天的假期來進行了一系列的課堂以外的教學活動。
這一些活動包括了銅雕書法、糕餅製作、反毒品、茶藝、書法、插花藝術、水耕法、心算、錢幣收藏及石膏模型製作講座。此外還有一項活動是校方在德、智、體、群、美五育這概念上多加的一項概念“勞”,即勞動技術教育。所以,這四天的活動中,除了一系列的講座以外,兩百余位的學生還分組去清理校園、美化校園及清除校園籬笆外的雜草溝渠等。
水耕法講座
水耕法講座是由來自關丹的葉錦華先生主講的,他把一部分的農作產品從關丹帶到了本校做為示範,並把它贈給于本校做為科學實驗。
他表示:“水耕法是一種耕種方便、節省土地又能高效率生產農作物的耕種方法。根據水耕法的耕種,其方法如下:
首先,我們把要耕種的植物種子放在一個擁有充足陽光、空氣及潮濕的環境,大約一星期,植物種子就會盟開生長、之後再把萌芽的植物移置到一個盛有營養液的水槽中(這要注意的是只讓植物的根部浸入營養液少許就好,這是因為要避免植物因缺氧而死亡),就這樣子,直到長大為此。
市場上也有銷售只供一次耕作的營養液。
糕餅製作
糕餅製作是由董晴云老師主講,她是本校職員之一。董老師畢業于臺灣文化大學,主修烹飪。
講座在食堂進行。當同學大都來到后,講座便開始了。董老師邊做邊解釋作法和原料用量。劉梅芳老師也在旁幫忙解說。董老師製作的糕餅有:小西餅、椰漿角等等。此外,董老師也讓給几位同學上前試做。之後,便是分組做糕餅。同學們都做得不亦樂乎。大約六時,大家便收拾成果,几位同學還跟著董老師到她家去繼續學做糕餅。這一天的成果,都將在晚上時給校內的同學做夜宵。
銅雕書法講座
為發揚中華文化,一場關於銅雕書法的講座由符儒孝先生于28-3-98假本校許亞悌視聽館開台。講座從下午2時正開始,在場的87名聽眾在符先生的暢談細講后對書法藝術有了更深一層的認識。
符先生為書法藝術開拓了另一條道路,以全新的觀念來發揚書法藝術。符先生在談及如何製作一幅銅雕書法時,他先以製作人所需的耐性及毅力作為開場白,“只要功夫深,鋁板成銅雕”。銅雕製作只需一把小木槌、一枝鋼釘以及符合你構思中銅雕的大小的鋁板。
首先是把你選擇了或自己寫的字引在鋁板上,然後直接用麥克筆(Maker
Pen)加深,隨後沿著字緣用小木槌把鋼釘給釘,使邊緣陷入,字體便浮現了。此外,符先生表示他會雕上一些圖案作為裝飾。在雕完字體後須仔細的上色,確保浮現出來的部分不被色料染到,那便大功告成了。
最後,他將其30多年的作品贈送予本校。希望本校能將這們藝術加以發揚光大。在贈送儀式后,講座即告結束。 |